坚持“新三好”教育活动的常态化

来源:未知

日期:2016-07-28

 九台区关工委

九台区的“新三好”教育活动始于2005年。我们同区教育局(当时的九台市教育局)关工委一起,在全区中小学校开展了“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庭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的“新三好”教育活动。我们按照“确定试点单位,举行启动仪式,召开经验交流会,推广试点经验”的做法开展“新三好”教育活动。教育局党委还专门下发了文件,决定在全区各中小学校全面开展“新三好”教育活动。

2015年4月,按照长春市关工委来九台调研时提出的要求,我们决定把“新三好”教育活动继续深入开展下去,并坚持把“新三好”教育活动常态化。

一、 加强调研,推动“新三好”活动继续开展

(一)确定试点,深入调研我们确定了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和二道沟中心学校为试点单位。又同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科所联系,将“新三好”教育活动定为德育教育科研课题,通过试点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实验。同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行“新三好”评定工作的几点意见》和《“新三好”评定标准概要》等一并发给试点单位,供他们在活动中参考。4月28和29日,我们会同教育局关工委先后到试点学校,通过召开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参加的座谈会,了解学校在实施“新三好”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具体的做法以及遇到的困难等;了解教师和学生的感受、想法和切身体会等,并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经过多年开展“新三好”活动,学校和教师能明确认识到,“新三好”教育评价体系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有利于形成强有力的教育合力。学校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新三好”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式等。教师和学生对“新三好”教育内容和评价标准比较熟识,对评价的操作方法也都清楚。同时,我们还了解到,在“新三好”的评定中,打分的项目多,统计量大,汇总起来费时费力。有个别教师在评价中敷衍了事,尤其是在“好孩子”和“好公民”的评价过程中,存在走过场现象。

(二)完善细节,扎实推进。针对调研情况,我们同学校领导研究,要想把“新三好”活动深入推进下去,落到实处,必须从“完善细节,注重过程,讲究实效”上下功夫。我们决定改变评价方式,(原评定方式:“好学生”由班主任、科任老师评定;“好孩子”由村、屯家长委员会和家长评定;“好公民”由社区(村)干部、关工委驻会主任、“五老”代表评定),这两所试点学校,均在原评价方式中加上学生自评和学生小组互评方式,另外,将“好公民”的评定加上家长委员会。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完善、互相学习和监督,有利于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准确。为了减轻统计工作量,我们将原来每个小项一个分数变成每个大项评价分为四个等级,即很好(5分),较好(4分),一般(3分),差(2分)。学校根据等级计算成分数,单项总分达到16分,即评定为“好”。三项均达到标准,即可评定为“新三好学生”。学校又将“新三好”评定工作纳入教师工作考核细则,从制度和机制上保证教师将评定工作落到实处

二、规范内容,融入学校德育工作

(一)规范标准,完善内容以往制定的“新三好”评价标准和内容已实施了多年,应该适当的进行调整和补充。为了能体现学生主动性,贴近学生实际,我们制定了“新三好学生”评价《家长调查表》和《学生调查表》,学校下发到学生、家长和教师手中,征求意见,让他们对评价内容进行选择和补充,从而逐步完善“新三好”评价内容。

经过调查、补充和整理,制定了新的标准。“好学生”的具体标准是在注重思想品德修养、品德好的前提下:①能自觉完成各科作业,勤学好问,善于学习,自学能力强;②能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有良好的养成习惯;③能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展示个人技能,并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④能多动脑筋克服困难,具有创新意识。“好孩子”的具体标准主要是在家庭中的表现:①做一个文明懂事、孝敬长辈的好孩子;②能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③能主动讲究个人卫生并整理自己的房间、衣物,生活有规律,按时作息,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④生活节俭,不乱花钱,活泼开朗,知错就改。“好公民”的具体标准是:①诚实守信、善待他人,有正义感,助人为乐;②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文明乘车,文明上网,学会自救自护;③保护环境,珍惜资源;④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劳动,取得村组(社区)的好评。

(二)融入德育,寓教与乐。“新三好”活动要想常规化,必须融入学校常规德育工作,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载体,达到育人目的。学校组织开展了“新三好”系列主题班团队会。通过开展“争做“新三好学生”主题班团(队)会,让学生了解“新三好”评价内容、要求和评价方式,形成人人争当“新三好”学生的氛围。学校还开展了书法绘画、歌舞小品和故事演讲等比赛,将“新三好”内容渗透进去,在活动中贯穿“新三好”评价指标,在评比中全面展开“新三好”活动。学校还以“母亲节”、“父亲节”为契机,开展“给父母洗一次脚、擦一次鞋活动”和“我是父母小帮手”活动,引导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父母洗碗、擦地等,从劳动中体味到父母的艰辛;学校还开展了“我是校园小主人”活动,引导和教育学生要有主人翁意识,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习惯;开展了“红领巾进社区”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认识社会、融入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服务社区的意识。此外,学校还充分利用、语文、品德等学科渗透“新三好”内容,潜移默化地进行教育。

三、总结经验,全面推进工作

(一)组织评定,表彰学生我们要求学校对学生进行“新三好”评定,半年一次初评,年末一次总评。学校以班为单位,开展扎实有效的评选活动,在评选中要做到:对自己实事求是、对他人公平公正。学校组织老师,通过家访、走访和座谈会的形式,组织家长、家长委员会、“五老”和社区(村屯)干部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组织学生开展自评、互评、师生评活动。在评比过程中,学生认真的总结自己在本学期中各方面的表现,并给予正确的自我评价,然后同学之间开展互评活动,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体现民主与平等。整个评价过程严肃认真,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最后由师生共同把关,审核评价结果,从而增强了评价透明度。

2015年,经过初评和总评,教师进修附属小学评出“新三好”学生100名,二道沟中心学校评出“新三好”学生98名。我们区关工委拿出4000元钱为这些“新三好”学生购买了奖品和证书。12月,这两所学校先后召开全校师生大会,对“新三好”学生进行了表彰奖励。

(二)总结收获,积累经验。2015年11月,我们同学校一起总结了开展“新三好”教育活动的经验和做法。二道沟中心学校总结了《构建扎实有效‘三结合’教育网络,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提升》的经验;进修附小的经验是《探索‘新三好’有效途径,全面提升学生素养》,我们在全区关工委主任会上推广了他们的经验。

“新三好”教育活动实施以来,收到了明显实效。一是规范了学生的言行,激发了学生积极向上的劲头。在评定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擅长绘画、体育等,学习成绩不理想。但是“新三好”评定后,他们看到了自己的长处,有了发挥特长的天地,经过自身的严格要求和努力,一次次取得进步,言行更加规范,成绩也得到大幅提升。有的学生干部,学习成绩好,但是在家非常任性,不干家务,还经常和家长怄气。“新三好”规则一出,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也知道整理房间了,也能帮父母做家务了,也能改掉任性的脾气了......二是提升了教师素质,加强了师风建设。在“新三好”活动中,教师也发生了喜人的变化:呵斥训责的少了,表扬激励的多了;课堂上侃侃而谈的少了,引导点拨的多了……教师对班级的日常管理与“新三好”相结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三是强化了“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形成了强有力的教育合力。家庭和社会的力量更多地参与到学校和学生的管理之中,学校和社会、家庭联系更加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