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建党一百年长春党史伟业传 ——陈建元红色故事会

来源:未知

日期:2021-08-10

纪念建党一百年长春党史伟业传

——陈建元红色故事会

第四讲 同走一条路

志同道合 胜似兄弟

冲锋陷阵 追求真理

在当年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中, 吉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也就是长春二师,涌现出一批思想进步、向往革命的先进青年。 其中有两个锋芒外露的代表人物,他们是肖丹峰和韩守本。

先说一下肖丹峰。肖丹峰是双阳县人,如今的双阳区人,他家境贫寒,七岁放猪, 到了13岁才开始读书。“ 五四”运动爆发的时候,他还是一个小学生。“五四”过后,他听说长春二师的学生运动搞得更加有声有色,心中就生出仰慕之情。 于是在他小学即将毕业时,向家里提出要到二师去读书的请求。 家里人了解到二师的花费不大,就同意了。

1921年,肖丹峰来到长春后,立即感到二师的革命气氛远非双阳县可比 ,同学们经常在一起讨论中国的时局及前途。 他觉得如鱼得水,很快就接触到了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列宁和十月革命、 社会主义和帝国主义、 唯物史观等, 许多闻所未闻的名词概念和理论体系,铺天盖地地向他这个农家孩子涌来,他便如饥似渴地在各种学说的海洋中遨游, 孜孜以求寻找着革命的真理。

当时国民党的势力在学校里是很有些影响的。 有个名叫刘世川的同学经常向肖丹峰大讲三民主义如何如何好,一再劝他加入国民党,但肖丹峰总是不予理会。 后来刘世川见肖丹峰更愿意接近恽代贤老师, 也就对他不那么感兴趣了, 加入国民党的事也就不再提了。

再说说韩守本。他出生在一个店员家庭,12岁才入小学读书,毕业后又当了两年小学老师,到了1924年才插班进入二师学习。 他高高的个子,细眼睛,厚嘴唇,思想深沉,不苟言笑,学习勤奋,手不释卷。 他的作文经常成为老师推荐的范文,很快就博得了同学们的尊重。 因为他眼睛高度近视,大家送给他一个绰号叫“韩瞎子”,他也不生气,谁叫都答应。

没多久肖丹峰认识了韩守本,他俩一拍即合,相见恨晚, 两人随即成为无话不谈的密友。

他们都是出生于贫苦人家, 都对黑暗的社会心怀不满,都在渴望找到救国救民、 改造社会的出路,共同的人生际遇与追求使他们走到了一起。

韩守本入学的那年,也正是青年进步教师恽代贤到二师的时候。肖丹峰和韩守本两人有事无事,总爱到恽老师家里请教或闲谈。 不久,恽老师被迫离开二师,让他俩难过了好长时间。幸好转过年来,风华正茂的刘旷达到二师来了, 他俩很快就发现,恽老师和刘老师身上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

说到这儿,笔者得简要交代一下这位刘旷达了。1925年刘旷达来到吉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的时候,他才年仅20岁。他早年在成都读书时就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参加过震惊中外的“二七”大罢工。“二七”惨案后,他来到北京,曾经与鲁迅先生有过接触。 后来他受中共北方区委的派遣,到长春开展工作,当老师只不过是他的公开身份。由于在前一年恽代贤等进步教师被学校辞退, 很多学科没有老师教课, 刘旷达便把三年级的国文、哲学和逻辑学等课程统统兼起来。 课堂上,他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把社会主义革命和唯物主义思想融入到教学之中。 渊博的学识和生动的讲授使学生们不禁对他刮目相看起来。

说来有趣,学生肖丹峰比老师刘旷达年长三岁,学生韩守本比刘旷达年长两岁, 从年龄上说,刘旷达应该是小老弟儿,但刘旷达无论在学识上还是革命思想上 ,都是他们的老师。

用韩守本的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为师是不论年纪大小的。”

在恽代贤和刘旷达的引导下,后来韩守本和肖丹峰坚定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