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期

来源:未知

日期:2016-12-07

 

 

10期

(总第216期)

长春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编        2016年9月26日

 

 

 

 

领导调研

市关工委主任郑文芝分别到朝阳区、南关区调研

市关工委主任吴大勇分别到二道区、宽城区、绿园区调研

基层动态

农安县关工委召开基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会议

关工论坛

南关区关工委副主任周世双:培育孩子长大成人成才的“三部曲”

人物风彩

关爱助成长  倾心见真情

——记九台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张玉峰

关工讲堂

双阳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赵谦:我读《中庸》

 

·领导调研·

市关工委主任郑文芝

分别到朝阳区、南关区调研

 

9月12日到13日,市关工委主任郑文芝、执行主任阎玉华、秘书长张凤林一行,就关心下一代工作现状、典型培育及民营企业关工委工作的努力方向等,分别到朝阳区、南关区调研。

在朝阳区,郑文芝主任一行首先来到二二八社区,参观了社区的青少年活动基地,听取了二二八社区关工委主任刘莉的工作汇报。郑主任对二二八社区依靠党建带动关工委建设的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街道和社区党组织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五老”作用发挥得好,工作有内容,有高度,党建带关建,很突出。”希望能总结一下关工委“大班子”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给老典型充实新内容,让老典型发挥新作用。

朝阳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石作选向调研组汇报了近年来全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开展情况。调研组对朝阳区的关心下一代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了殷切希望。

朝阳区委书记、区关工委名誉主任祝永安会见了调研组一行。

 

在南关区,调研组首先听取了区关工委主任高贵山代表区关工委所做的工作汇报。市关工委执行主任阎玉华对南关区关心下一代工作进行了点评。他说,区关工委的汇报很全面、也很突出,可以再突出一些,力争出精品。

调研组一行还到桃源街道桃源社区进行参观,实地了解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开展情况。

南关区委书记谢志敏,南关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陈云峰会见了调研组一行。

(市关工委办公室)

市关工委主任吴大勇

分别到二道区、宽城区、绿园区调研

 

9月19日~22日,市关工委主任吴大勇带领调研组分别到二道区、宽城区、绿园区,围绕城市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进行调研。

在二道区,调研组首先听取了区关工委主任朱英龙所做的工作汇报,并先后参观了荣光街道兴隆社区、东盛街道亚泰社区,实地了解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开展情况。

在宽城区,调研组分别听取了区关工委主任刘震湘、群英街道长盛社区关工委主任刘文秀所做的工作汇报,并深入到团山街道长山花园社区实地参观了由社区关工委和团山小学共同组织的“双山互动”活动。

在绿园区,调研组首先听取了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曹振江所做的工作汇报。并到正阳街道互助社区进行参观。

市关工委主任吴大勇指出,三个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各区关工委在青少年中坚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持开展帮扶帮教活动、积极参与法治教育和社会治理、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和工作平台,深受学校、家庭和广大青少年的欢迎。

二道区委书记黄宪昱、区长王吉,宽城区区长吴相道,绿园区委书记程宇、区长薛文革分别会见了调研组一行。

(市关工委办公室)

·基层动态·

学习贯彻上级会议精神 推进工作再上新台阶

农安县关工委召开基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会议

 

7月19日,农安县关工委围绕学习贯彻纪念长春市关工委成立25周年表彰大会精神,进一步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再上新台阶,召开全县基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工作会议,县关工委主任王满昌、张广君、韩树林出席会议。

会上,韩树林主任传达了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王君正在纪念长春市关工委成立25周年暨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市关工委原主任曹希龙工作报告的主要精神。

王满昌主任就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和王君正同志重要讲话谈了个人的认识和体会,并就今年上半年全县工作总体成绩和下半年工作具体要求讲了话。他说,今年上半年,在省、市关工委的指导和帮助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级关工委和广大“五老”同志,都能自觉地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为统领,依据县关工委年初制定的《工作要点》推进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第一,专题教育,扎实有效。全县各级关工委组织从实际出发,开展活动丰富多彩。截至目前,巡回宣讲271场次,观看影视126场次,征文竞赛15305(3215篇体会),图片展览365处,广播讲座51场次,文艺演出98场次,主题班会210次,融入课堂18000学时,全县青少年受教育面达到9.8万余人。第二,“两学一创”,亮点纷呈。今年,在全县开展的“两学一创”活动中,“三个基地”建设、科技培训力度、创业形式、青年创业成果式均有突破。第三,帮扶帮困,精准前行。今年,对全县留守儿童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普查登记,并协助县民政部门录入信息数据库。第四,基层建设,深入着实。关工组织向基层稳步延伸。推进“五好”关工委建设扎实深入。各乡镇树立的典型具有示范和推广意义。第五,创新家长学校模式,提升了“三结合”教育内涵。县教育局关工委积极落实教育局下发的《农安县关于创建示范家长学校的指导意见》,不仅聘请教育专家组成家教讲师团,还通过举办培训班、利用书刊、网站、电话、微信、家长信箱、电子邮箱、家校联系卡、面对面家访等方式与家长沟通咨询,答疑解惑,全面地密切了家长与孩子、家庭与学校、教师与学生的感情。

王满昌主任就认真做好下半年工作,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一是加强学习,在增强做好工作的自觉性上下功夫。二是认真总结专题教育经验,在组织开展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上下功夫。三是巩固“两学一创”成果,在有效利用“三个基地”开展育人活动上下功夫。四是深入调查研究,在实现精准扶贫帮困成果上下功夫。五是强化基层建设,在广泛发动“五老”和发挥作用上下功夫。

张广君主任主持会议并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出三点要求。一要认真学习领会这次会议精神。二要及时把会议精神向领导作出汇报。三要进一步增强工作信心和力量。他希望积极发挥各级关工委组织的社会作用,全面发扬“五老”精神,把关心下一代工作做成党委和政府放心、青少年直接受益、人民群众满意的“民生工程”、“希望工程”、“德政工程”和“社会工程”。

县关工委驻会班子成员、全县22各乡镇和部分党委局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参加会议,部分乡镇、局关工委汇报交流了工作经验。

(农安县关工委办公室)

·关工论坛·

 培育孩子长大成人成才的“三部曲”

 南关区关工委副主任    周世双

 

想让您的孩子早日有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吗?就请您静下心来,认真阅读一下,田爸爸的好习惯养成“三部曲吧”!

好习惯养成第一步。孩子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学习习惯要从头养成,可是对于学习完全无概念的“奶娃娃”来说,上课很辛苦、读书很枯燥、写作业很麻烦······是冲着孩子大吼一通,还是罚不让看动画片?似乎效果都不理想。

田爸爸出招——让孩子学会坚持。田爸爸从两个方面发力,一方面家长陪伴不可或缺,让孩子自主学习不切合实际,所以家长的帮助一定要跟上;另一方面,“朋友圈”发挥了新功效。田爸爸把孩子学习的小视频发布在朋友圈发挥了新功效。比如说在高声朗读语文的小视频,朋友圈的叔叔阿姨和老师很给力,纷纷点赞,孩子看到大家对自己的鼓励和赞扬,打心眼里高兴,就能把阅读等学习习惯坚持好。

以读书为例,田昊扬与爸爸约定,每天最少读半小时,而有了大家的鼓励,他现在每天坚持读一小时以上。坚持读书已经持续了220多天。在坚持读书的过程中,田昊扬的识字量、读写能力都有了大幅度提高。

田爸爸还有个小窍门让我们来分享——“我让孩子出声朗读,一方面孩子读出声,读得更用心,对文章体会更深入,另一方面孩子读错的地方,家长能够及时纠正。”

好习惯养成第二步。奶娃坏习惯,下课铃响了,小伙伴们招呼出去玩,上节课的课本没收拾就疯跑出去……,上课铃一响,其他小伙伴们都坐得整整齐齐,只有这个小娃娃手忙脚乱地从书包里掏出这节课的教材和练习册,书本上摞着书本,桌面上一片狼藉。

对此,田爸爸出招——“时间管理出了问题。”对于儿子入学之初的表现,田爸爸的评价一语中的。“学前一家子都围着孩子团团转,家长也没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所以,孩子经常会因为整理书桌而深受困扰,并且十分影响效率。”针对孩子的问题,田爸爸开了个八字的“药方儿”——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于是,田爸爸翻出儿子曾经看过的绘本《孩子先别急着吃棉花糖》,通过类比棉花糖和时间,让孩子懂得先把时间用在不重要不紧迫的事情上,就可能花双倍的时间去弥补,并且效果不好。

之后,田爸爸买了两块表,一块放在卫生间,孩子刷牙、洗脸都能计时;一块放在餐桌书桌上,吃饭写作业也能掐点,几次练习之后,孩子对时间有了概念。

在时间利用上,孩子知道给事情排列优先等级,最后一项是下楼玩,而且尽快写完作业的话,就不会固定在17点,甚至可能在16点30就能出去玩,在孩子稚嫩的心理,这简直乐翻了!

好习惯养成第三步。娃娃坏习惯:“妈,这个字念什么?”“爸,这道题不会做了,你快来救我。”“爷爷,老师让做个手工,你来给我做吧。”面对孩子的求助,是飞奔上前尽快处理掉这个麻烦,还是没好气地让孩子看着办?

田爸爸出招:“我对孩子没有太高的期待,希望他未来成为一个自信的、有想法的、有创造力的、有优秀品德的人。那么创造力从哪来?我觉得就从独立思考来。”田爸爸如是说。

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意识,田爸爸面对孩子学习上的求助, 一有机会就不直接告诉答案,而是给孩子一些提示和引导,让孩子独立去思考、去解决。久而久之,孩子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令爸爸刮目相看。

这里还有一个家庭、学校同发力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的例子——吉林大学第二附属小学科研副主任四年一班班主任赵淑丽老师认为,给孩子养成好习惯,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

家庭的作用不可小觑,大家都说,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所以家长一定对言传身教重视起来,家长的言行无形中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其次,养成好习惯也要有方法,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离不开家长的陪伴和规定,形成周期,形成条件反射,孩子就会用好习惯回馈家长,如果父母对孩子没有任何要求,孩子就不会养成任何学习、生活的好习惯。而在学校中,老师对学生坐、站、行、待人接物、语言表达的系统、规范、持续的要求,强化了孩子好习惯的养成。“家校通力合作,慢慢把孩子引导向良好的学习、生活的轨道。”赵老师说。

从好的生活习惯过渡到好的学习习惯。长春市第一实验中海小学教学校长杨波建议家长,先培养孩子好的生活习惯,再从好的生活习惯过渡到好的学习习惯。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自己整理书包、整理内务、自己洗澡、自己洗发、剪指甲等。我们假期里,也给孩子和家长布置了任务,通过活动,让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再过渡到好的学习惯上来。

同时,杨校长也表示,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也包括阅读习惯的培养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低年级一般以绘本和童话为主,高年级我们则推荐孩子读一些名著;数学能力的培养方面,低年级我们让孩子接触魔方、魔尺、七巧板等,高年级则是数独游戏,培养孩子的推理能力。”

开学前,杨校长提醒家长,提前一周就要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调整孩子的生物钟,避免孩子开学后的不适感,协助孩子梳理假期作业,整理假期收获,包括学到了哪些技能、综合实践能力获得哪些提升等。”

 

·人物风彩·

 

关爱助成长  倾心见真情

——记九台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张玉峰

 

今年73岁的张玉峰,退休前是九台市教育局副局长。从2005年3月开始担任九台市关工委副主任。多年来,他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忠诚敬业、务实求真、无私奉献,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倾注了全部心血。

真情奉献,关爱青少年成长

几十年的教育工作中,张玉峰积累了很多教育管理学生的宝贵经验。他是省级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在家长和社会中有广泛的知名度。2001年,在他预退后,很多家长都主动把孩子,尤其是后进生送到他家,在他家吃住,让他帮助教育和管理。就这样,他家就成了校外辅导站,他也成为了一名“五老”辅导员。每天,张玉峰都和孩子们吃住在一起,晚上给孩子们辅导功课,有时间就和孩子们谈心,了解、发现孩子思想上的变化,耐心教育,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困惑。有一些孩子家庭困难,没钱交学校的费用,他就主动替他们交钱。几年下来,他先后替贫困生垫付学费达3000余元。在他家住的孩子,有几个经常到网吧玩,他多次去找,有时甚至同网吧业主发生争执,受到威胁,但他毫不畏惧。后来,他被市里聘为“网吧义务监督员”,他更加频繁的出入附近的网吧,既监督网吧业主,又对上网的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

他家曾经住着这样一个男孩,学习成绩一直很优异,但是后来因为迷恋网吧,成绩迅速下降,家长和老师多次做他的思想工作,可他依旧沉迷在网络中不能自拔。张玉峰了解情况后,很着急,他想,这样好的孩子如果就此荒废了学业,多可惜啊!于是,他耐心的说服、教育,给他讲道理,亲自到网吧找他。这个孩子对他说:“‘老’老师,我爸我妈都不管我了,你就别管我了!可是,张玉峰一直没有放弃,同他谈心,给他买书,陪他做游戏······通过多种方式把他的兴趣从网吧转移过来。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转化、帮教,这个孩子终于告别了网吧,重新回到课堂,学习成绩提高了,最后以优异的成绩升入高中。这些年来,凡是送到张玉峰家的孩子,他都严格管理,用真情感染、教育孩子。他还利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转化了一名屡次偷钱的“失足生”。 张玉峰充分发挥了一名老教师的亲情优势,经过他帮助和教育的青少年已经有200多人。

育人成才,倾心关心下一代工作

2005年3月,张玉峰到九台市关工委担任副主任,对教育工作的熟悉和热爱使他很快投入到关工委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之中。他对待工作总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各项工作落得好,抓得实,注重成效。区关工委每年都要开展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内容”的专题教育活动。他按照“六个一”的方式推动专题教育的深入开展。张玉峰不顾劳累,多次到基层指导专题教育活动。他亲自了解青少年思想状况,有针对性的编写宣讲教材,组织培训,陪同“五老”报告员深入村屯做报告。区关工委还多次开展大型实践教育活动,落实专题教育内容。他及时总结典型经验,通过专题教育经验交流会进行推广,使专题教育在全市全面开展起来,受教育的青少年达到70%以上。

在九台区开展的“关爱明天,普法先行”的法制教育活动中,他亲自协调有关部门组建了“关爱工作团”。为了使法制教育符合青少年思想实际,有针对性,落到实处,他陪同报告员到全区中小学走访调研,了解九台区未成年人潜在的犯罪因素,根据调研情况,选择恰当的案例,开展法制宣讲。他跑遍城区中小学校,找校领导沟通,安排课时和场地。多年来,他先后陪同“五老”报告员范围、孔令君、刘国顺,陪同司法系统在职干部鲁丽娜、姜雪彤等同志,每年到中小学做报告10余场,使3万多名青少年受到法制教育。每一堂法制报告,张玉峰主任都认真听,并做好记录,回来后根据学生现场的反应以及学校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讲课内容,使法制教育贴近青少年实际,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勇担重任,提升关工委工作品质

2014年1月,九台区关工委原主任杨家哲因年龄原因离开岗位。区委选派的主任没到岗之前,区关工委全面工作的担子就落在了张玉峰身上。这一担,就是2年多。重担敢于担当,责任就是使命,这也激起了张玉峰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科学规划关工委的各项工作,详细安排,周密布置,及时同区里主管领导沟通、汇报、请示工作。他善于调研研究,下乡走访,了解基层工作开展和组织建设情况。这两年,他深入基层听取汇报,仅记录就记满了整整十几本,可以说对基层工作了如指掌。2015年,为落实“五好”关工委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他带领区关工委的几位同志,利用二个月的时间,跑遍了全区1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4个市直部门关工委及部分村和社区,按照“五好”关工委的创建标准,对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区关工委制定了详细的评估表,逐项打分,综合评估,评比出了“五好”关工委典型单位。这种深入实际,务求实效的做法,也推动了全区“五好”关工委创建工作整体有了大幅提升。

按照省和长春市关工委的要求,张玉峰提出了九台区关工委要努力实现“创新工作载体,提升工作品质,打造工作品牌”这样一个目标。2014年,区关工委协同区教育局关工委,继续抓波泥河镇“老少同植希望林”的试点工作。波泥河镇依托学校阵地,建立“希望林”苗木花卉实践基地,组织“五老”传授苗木种植知识和技术,在引导青少年植树造林、绿化校园的同时,为培养出农村实用人才打下基础,同时也提高了青年农民创业致富的本领。2014年12月9日,吉林日报社大型谈话栏目《你说我说》在波泥河镇举行“老少同植希望林”座谈会,会上,张玉峰主任介绍了《老少同植希望林,人苗树苗一起长》的经验,得到了省和长春市关工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以吉林省青少年教育的品牌推荐给中央文明办

张玉峰以他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踏实肯干的敬业精神,带动九台区关工委的工作品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2015年9月,在中国关工委成立25周年表彰大会上,张玉峰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2016年,九台区关工委先后被省和长春市关工委评为“先进集体”。

近年来,由于年龄逐渐增高,张玉峰主任的身体也相继出现了一些状况。医生建议他住院休息,可他一再推迟住院时间,仍靠吃药,带病坚持工作。这些年来,他始终以一名劳动模范的品质要求自己,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约束自己。为了关心教育下一代的事业,他献了青春献白发,付出了全部心血。“关爱助成长,倾心见真情”,这是对他工作境况的最真实写照。

 

·关工讲堂·

 我读《中庸》

 双阳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  赵谦

 

关于《中庸》。

《中庸》原来是《礼记》中第31篇。自西汉就不断出现过专门解释《中庸》的著作。到了唐代,《中庸》更为学者看重并以单篇刊印。至宋代特为关注,二程(程颢、程颐兄弟)极力提高《中庸》的地位,将其看作“学者之至也”。提出“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标指,而达于《六经》。”(指除《五经》外,还有《乐经》,《乐》已佚)的思想。

《中庸》乃孔子之孙孔伋(公元前483—402年,字子思,战国初年哲学家)于战国初年所作。孟子受业于子思的门人,发挥子思的思想,形成思孟学派。(后人称子思为“述圣”)

《中庸》的内容主要讲的是孔门心法,即不偏不倚、过犹不及、忠恕之道。程颐认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程颐、朱熹将《中庸》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看得很高,程认为它是孔门传授之心法,而朱则进而说心法就是尧授舜、舜授禹之“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字。这十六字真言,孔子传曾子,曾子传子思,子思担心传之久远而失其本真,故作《中庸》而继之。如此看来,《中庸》之思想并非子思独创,而是子思推本所传之意(孔子之意),质以所闻之言(曾子之言)更与反覆,作为此书。由孔子至曾子、由曾子至子思、由子思至孟子,形成四书之传承,亦是儒家道统之嫡传、之正宗。

《中庸》最核心的东西就是用中正、中和的方式做人做事。做人,让人的内心和行为做到协调;做事,不要有过和有不及。

《中庸》还提出了“诚”的理念。人要达到与天地并列、天人合一的境界,就必须要“至诚”。曾子把“诚”做为达到最高理想的必要修养,子思把“诚”发挥到极致,只有“诚”,才能发挥自己固有之天性,发挥万物的最大能力,参与天地化育。《中庸》认为,体现“诚”的意识,还要处理好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间的关系。做到尊重贤人,亲爱亲族,体谅小臣,爱护平民,心聚百工,安抚远人,取信于人。

《中庸》的基本架构是由天而人、由人而天的天人性命之双向回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形成了宇宙间的万物和万物生灵。而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所讲的“五大发展”理念同样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长期以来,中庸思想被人误读,觉得“中庸”即为“折中”,不讲原则的“和稀泥”。其实,《中庸》所揭示的道理,非但不是这般消极悲观,还是积极、乐观的。它承认矛盾,重视统一,它所反映的思想是“无过无不及”的“恰到好处”,因此成为儒家道德之准则。

《中庸》作为《四书》之一,最能淋漓尽致地展现中国人人生睿智和哲学洞见之作,在国学中地位举足轻重。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待人、交友、为政、处事要得心应手,恰到好处,都要具有为人处事的智慧。中庸道贯古今,在当今时代研读、借鉴《中庸》之智慧,弥足珍贵。今读《中庸》对于为人必“三严”,处事、治国(单位、部门)必“三实”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中庸》的结构。

《中庸》共分33章,3560字。

第一章:文章开头至“万物育焉”。学习本章,要掌握三个要点:1.《中庸》之纲领,即性、道、教的内涵及相互关系。天生万物,各自秉性不同。猿猴登高,灵敏不惧,人类登高,颤栗而恐惧,本“性”使然。秉性各异,发展之路经亦异,遵循不同秉性而行事,懂得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就有了常规,此为“道”。依“道”而行,修养身心以至善境,乃为“教”。“不明性、道、教,则不知中庸之源委,知性然后知中庸所自来,知道然后知中庸之所在,知教然后知中庸所自全。”(清·陆陇其《四书讲义困勉录》)2.人们应时刻反省自己是否背“道”而行,特别是自己独处独知时。3.万物生长、发育在于“中”、“和”,在“道”。

第二章:“仲尼曰”至“小人而无忌惮也”。本章论述君子和“小人”对中庸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君子: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小人”反乎时宜,悍狂行事,肆无忌惮。君子和小人待人处事所以有不同的态度,是因为君子重义,小人重利。自本章始,大量引用孔子及先贤的言论论述中庸。

第三章:自“子曰”至“民鲜能久矣!”本章要点:1.中庸之道是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2.时时刻刻恪守中庸之道并非易事;3.人们应该始终不渝奉行中庸之道。

第四章:自“子曰”至“鲜能知味也”。采用“智者”与“愚者”、“贤者”与“不肖者”之对比和以吃喝例证说明中庸难以实行的原因。

第五章:子曰:“道其不行矣夫!”本章是对二、三、四章的总结而作出的推断,中庸之道所以很难实行,是由于对“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行“道”的态度、方法不正确。

第六章:自“子曰”至“其斯以为舜乎!”本章论述了舜“大智”的表现及原因:“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扬善”对平民亦能有博大胸怀容众人意见,汲取众人智慧。是对舜的感叹和赞扬。

第七章:自“子曰”至“而不能期月守也。”本章说明:中庸需要基于理性而明智的选择,善于避害,做事适可而止。修身养性、养德要长期坚守。人不能“予知”,啥都装明白,好为人师,应谦虚谨慎,贵有自知之明。

第八章:自“子曰”至“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本章引用孔子话,以颜回(字子渊,孔子得意门生,对其称赞最多)为榜样推崇中庸之道。在孔子诸多弟子当中,颜回最能奉行中庸之道,能做到“三月不违仁”(《论语》)不为贪贱而改变心志。回一方面能领悟到中庸之道的真谛,另一方面奉行中庸之道能“一以贯之”,久而固守。此与前文“道之不行”、“道之不明”形成对照。

第九章:自“子曰”至“中庸不可能也”。本章用“国家可均”、“舜禄可辞”、“白刃可蹈”三件公认之难事,衬托中庸为难以实行之事,揭示三者虽难而易,而中庸虽易而难的道理。公平治理国家,非智者难以做到;毅然辞官舍禄,非仁者难以做到;挺身脚踏利刃,非勇者难以做到。但与中庸相比,并非难也。要做到中庸,非一时之智、一时之勇、要长期修养,才能在日常处事中做到恰到好处。

第十章:自“子路问强”至“强桥哉”。本章介绍孔子与子路(名仲由,孔子弟子)分析的三种“强”:一是南方人“宽和柔顺”、胸纳万物“之强;二是北方人强悍好勇、刚正不阿之强;说明南方人之强似乎“不及”,而北方人之强似乎有些“过”。而中庸的“强”,既要和而不流,又要中而不倚。

第十一章:自“子曰”至“维圣者能之”。本章通过三种情况倡导依中庸之道而行事。一是“素隐行怪”、欺世盗名者,不合中庸之道;二是半途而废、遇难而退,也不合中庸之道;三是能毕生以中庸行事,不为名利而左右,即使不被人了解也无怨无悔乃中庸之道,这是最值得赞赏的。

第十二章:自“君子之道”至“察乎天地”。本章提出了“费”、“隐”两个概念。论述了中庸之道体与用的关系,与“道不可离”相适应,中庸无处不在,充满天地宇宙间,又贴近百姓生活,这便是中庸之“费”;与此同时,中庸之道又具有精微性、隐秘性,其“精微”与“隐秘”,即使圣人也有所不知,有所不能,此便是中庸之道的“隐”。

第十三章:自“子曰”至“君子胡不慥慥尔”。本章所述的是中庸之道不可离。万事万物各有其“道”,道体现在人们的时时处处。如果你觉得“道”远离了人,那只能是人远离了“道”;修“道”不可好高骛远,只要自己忠厚诚实,从身边小事、日常言行做起,就是在实行中庸之道。

第十四章:自“君子素其位而行”至“反求诸其身”。本章论述了孔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本章语)的道理。意思是说,人们应安于所处的地位,去做应做之事,不羡慕本分之外的东西。世间人世百态,每人都有自己的处境,无论是贫富,身处何地,或处于患难之中,都要有平和心态,安分守己,安然自得,居于上位的人不仗势欺人,居于下位的人不攀附巴结,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做好本职工作。

第十五章:自“君子之道”至“父母其顺矣乎!”本章所释在于“做任何事情都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好高骛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64章)、“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荀子·劝学)“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

第十六章:自“子曰”至“诚之不可揜,如此夫”。本章借鬼神来暗喻君子之道。鬼神无时无处不在,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体现于万物,不可揣测。君子之道亦体现于万物之中,人不能因“道”不可知而不生敬畏之心,不予遵行。因此,人要有诚信,做到“慎独”。程颐曾言:“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第十七章:自“子曰”至“故大德者必受命”。本章以舜的故事为例,讲述中庸之道的作用广大,“大德者必受命”的道理。舜父粗暴缺乏慈爱之心,母愚顽暴虐,父母却偏爱舜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弟弟,将舜赶出家门,其弟甚至想加害于舜。尽管如此,舜仍忍辱负重,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表现出大孝大德,受到尧的关注,最终享有天子之尊,赢得了地位、名誉、财富和健康。这说明:“道”、“德”至上,依“道”、“德”而行,就能获得相应的名、禄、寿,勉励人们加强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德行和才能,终会重用。此种说法,虽非“必然”,但却“应该”。

第十八章:自“子曰”至“无贵贱,一也。”本章集中阐述了周文王的“无忧”。文王与舜相比,尽管同样“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本章语),但文王之父开创帝王基业在先,文王之子武王又继承其业在后。而周公又承袭文王、武王之业,制作礼乐,形成了中华文明的礼乐文明。文王的“无忧,绝不限于个人或家族,更是国家的“无忧”。突出强调功德和孝道的同时,主张每个人都应根据自己的身份,不可越礼,遵循礼教做到恰如其分。

第十九章:自“子曰”至“治国其如示诸掌乎!”本章通过赞美武王和周公之“达孝”,暗喻孝与治理一个国家(单位或部门)的关系。首先,“孝”不只是个人对长辈的孝敬顺从,人们尽事亲之志,还可以通达于天下;其次,通过了解祭祀上天和先祖的意义,懂得天地和大自然的规律,从而懂得社会治理之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

第二十章:自“哀公问政”至“虽柔必强”。理解本章,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1.为政之道——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事亲、知人、知天)2.通行天下的准则:“五达道”(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交往之道)。而这五条准则的实行,要靠“三达德”(智、仁、勇)来实现。而实行“五达道”、“三达德”要靠“诚”。3.治国的九条大纲:修养自身、尊崇贤人、亲爱亲族、敬重大臣、体恤群臣、爱民如子、招纳百工、善待远客、安抚诸侯。九种方法,归结为一点,仍是“诚”。4.中庸是一种高明的处事学问,处事之前,必须精心谋划,“维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尚书·说命中)、“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转·襄公十一年)5.明白“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道理。前四项“学”、“问”、“思”、“辩”是“知”。后一项“行”是“行”。前四项是对问题和事物的调查过程,后一项是对问题和事物的处理过程和结果。“学问思辨,既有所得,必皆着实见于践履而躬行之。”(元·许衡《中庸直解》)。

第二十一章:自“自诚明”至“明则诚矣”。本章论述“诚”与“明”的关系。人自降生,具有真实无妄的善性,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先天知性;人们逐渐明白善道,做到真实无妄,还要靠后天教育。无论先天后天,做到真实无妄才是重要的,做到真实无妄,则还要靠修身,进而达到诚的境界。自本章始至第三十三章,均是子思的言论,阐述该章的思想。

第二十二章:自“唯天下至诚”至“则可与天地参矣。本章强调“至诚”的功用。唯有“至诚”才能将自身的善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并推及他人,充分发挥一切人的善性,进而使万物各尽其性,各逐其生,各得其所,从而帮助天地化育万物。

第二十三章:自“其次致曲”至“唯天下至诚为能化。”本章讲平常人达到“自明诚”的功夫。只要致力于某一方面,经过不懈努力,通过“形、著、明、动、变、化各环节的修养,同样可以达到较高境界。

第二十四章:自“至诚之道”至“故至诚如神。”本章所述是“至诚之道可以前知”(本章语)的道理。“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国家兴亡、人事祸福都有前因后果之联系。世间万物都有其内在规律,只要掌握内在规律,就能知微见著,推知吉祥祸福。

第二十五章:自“诚者,自成也”至“故时措之宜也”。本章进一步论述“诚者自成”的道理。“诚”是自己成全自己,“道”是自己引导自己。真诚贯穿万物的始终,没有真诚就没有万物。成全自己为“仁”,成全万物为“智”。成己成物是把内心和外物合二为一的基本准则,是内圣外王人格的体现。

第二十六章:自“故至诚无息”至“纯亦不已”。本章总结“至诚无息”的功用。天地之道,在于一个“诚”字。人道亦如此。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他真心实意去从事某种事业,那么他定能持之以恒,奋斗不息,也必然产生一定效果。这一点一滴成果积累起来,便造就了他深厚的功底和对该领域的透彻而全面的把握,因而也能产生比较有价值的成果。比如在学术研究领域,一些人搞学术只为换取功名利禄,“为人”、“为学”“两张皮”。这就无从言“诚”。而真正献身学术的人,则是“自诚不息、于穆不已”。面对功名利禄,“不见、不动”而“无为”,当他们的学术成果泽被后世,他们的人格亦光耀千古。钱学森就是一个这样的人。这才是“至诚”、“至纯”之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乾)正是以“天地之道”得出的为人之道。

第二十七章:自“大哉圣人之道”至“其此之谓与?”本章赞美中庸之道。言道体之大,充塞天地,无所不包;言道用之广,至小无间,巨细不遗。圣人之道之功用可发育万物,之所以如此,是因其具备至德并修成大道,如果没有具备最高德行,再好的道理也不能成功实行。作为效法圣人和天道的君子,应懂得如何修养自己的知识和德行,从“尊德性”、“道问学”出发,坚守中道,审时度势,进则扬善兴国,退则明哲保身。所谓“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诗经·大雅)亦即此理。

第二十八章:自“子曰”至“今用之,吾从周。”本章首先引用孔子话阐述“愚昧却喜欢自以为是,卑贱却喜欢独断专行,生活于现在的时代却一心想恢复旧制度,这样做,灾难就会降临其身”。接着说,古代君主制度下,一切政令法度均出于天子。故主张有德而有位天子制礼作乐,礼乐、制度、文字若有变化,必由天子亲定,才具权威性。最后论述“有位者无德、有德者无位”的不合理性。

第二十九章:自“天下有三重焉”至“由誉于天下者也。”本章论述君子治理天下应行中庸之道。首先要依“三重”(礼乐、制度、文化)作为治理国家的大事,就可减少过失。其次强调,君子所行中庸之道,贵在修身律己,言行为国人之表率,凡事身体力行,有好的德行修养,在百姓那里得到验证,才能为国人所敬仰,才能取信于民,使人们愿意遵从。“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十章:自“仲尼祖述尧舜”至“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本章是对孔子的盛赞。孔子继承了尧舜之道,即中庸之道,效法文王、武王的礼乐制度,为古代政治之典范;本章借万物一起生长发育而互不妨害,各种道理同时存在而互不冲突;赞扬孔子之德行如日月、天地一样伟大,其胸怀如海纳百川、博大宽容,为中庸之道的典范。“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

第三十一章:自“唯天下至圣”至“故曰配天”。

本章继上章,继续盛赞孔子的品德与智慧,恩泽广大,能与天相匹配。圣人有“聪明睿知”之特质,“宽裕温柔”之仁,“发强刚毅”之义,“齐庄中正”之礼,“文理密察”之智,故能赢得民心,受人尊重爱戴,誉满中国。文中五个“足以”充分说明圣人德性之完备,圣人虽然德性根基深厚,但仍能容以为仁,执以为义,宾以为礼,别以为智,各得其宜,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故能赢得民心和天下。司马迁以“史家之绝唱”(史记·孔子世家)首倡孔子为“至圣”,尊奉孔子为垂教厉世的圣人。将布衣与王侯并列,视其功、德、言为不朽,从而开中华民族尊孔重道之风气。

第三十二章:自“唯天下至诚”至“其孰能知之”。本章在上章论述孔子“至圣”的基础上,继续赞扬圣人“至诚”与道的统一。至诚的圣人,由于具备聪明的智慧,精通天地之道,所以能掌握治理天下的大纲,树立天下的道德,知晓天地化育万物的道理。

第三十三章:自“《诗》曰”至全文结束。本章博引《诗经》和孔子的话,极力说明君子所持守的中庸之道理和境界。具备中庸至德的君子,应该是涵养深邃而日益彰显,美在其中而简朴其外,温和而明理,内省而自律,笃实而恭敬;不必赏赐,不必动怒或疾声厉色,不必动用刑罚或斧钺相加,就能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令人尊敬、效法,令百姓劝勉而乐业,使天下祥和太平。此乃是中庸所孜孜以求的“中和位育”之佳境。

 

参考书目:

1.《大学中庸》:《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四书五经》: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

3.《四书五经语录》:中华文化促进会主持编纂,人民出版社出版。

4.《四书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